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 • 正文

杨斌龙 宋于忠:推行河长制须先懂“水文化”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王亚伟

推行河长制须先懂“水文化”
内容提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最终的文明和智慧觉悟,也是修复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足,弥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隙,实现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依托。中国政府新时期在党政体系内率先倡导并推行的“河长制”无疑是与新时代文明同步的政治自觉。积极关注并主动协同这一文明施策,对于培养和健全社会责任,建设生机盎然的现代化中国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体系 河长制 河长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在选择优越的社会制度和应用先进文明成果两条腿并力赶超下,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经济增长和国力增强。与此同步,积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商业文明和社会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发展”与“平衡”之间加入“效能”关注,以经济社会健康成长和发展可持续的制约因素为着眼点,倡导生态文明,把经济建设的动能安装在生态文明的轨道之上,这是极富远见的英明决策。“河长制”就是在这种执政理念下应时而生的“资源-行政社会”管理机制。

生产和生活依赖于生态,服务于生命。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如果要从中抽出一个核心元素,那无疑应该是水。水是生命的基因,是生态的基础。我们与先进生产力、与文明社会治理、与国际社会科学发展和大健康主流意识同步,遵循生态文明导向与实践,就该锁定水这个具体实用的、休戚相关的、影响全面的目标,实现中国生态文明的全社会动员和全社会实践。在这方面,中国党政机关和行政体系起到主导和先锋的作用,并用国家力量加以保障与监督。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在2018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担当尽责,真抓实干,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建立河长制,比中央要求的时间节点提前了半年。

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河长体系全面建立;省市县河长制办公室全部建立,配套制度全部出台。全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其中省级河长402人,59名省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各地还因地制宜设置村级河长(含巡河员、护河员)76万多名。

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将河湖“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田,既挂帅又出征,带动各级河长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各地针对乱围乱堵、乱占乱建、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老百姓关心的河湖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的集中整治非法采砂、非法码头,有的实施退圩还湖,有的开展“生态河湖行动”“清河行动”,有的开展消灭“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治理,收到明显成效。

通过集中清理整治,一些河湖水域岸线逐步恢复,一些河湖基本消除黑臭脏现象,一些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开始显现。同时,各地积极“开门治水”,推动河长制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涌现出一批党员河长、企业河长、巾帼河长、河小青、河小禹等“民间河长”,有的地方还引导成立河湖保护志愿服务组织,形成河湖管理保护合力。

河长制提出并推行三年多来,机构、机制、资源布局对接到位,经过文明洗礼、体系监督和目标责任考核,绩效渐出,气象更新,开了个好头。但调查了解中发现仍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政治责任履行大过文明觉悟,对于这项政策对己身的切实利益认识不到位,从而出现被动执行大于主动工作的现象。于是我们认为,有必要用“水文化”滋养行政体系下的河长湖长们,促其脑海扎根“河长意识”,只有文明的种子生根萌芽,保护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河长意识”的形成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贯通理解。

①牧守一方的“责任田”意识
中国古代有将地方长官称为“××牧”的历史(如冀州牧、荆州牧)。既然要牧民,就要保障斯域“水草丰美”、丰衣足食。这几乎是牧领长官的责任,对应着其政治地位、社会荣誉和衣食俸禄。民间更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谚语,通俗地记录了平民百姓对父母官的期望。当然,在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社会里,五谷桑麻耕织持家是基本生民活动,土地和水利自然是除了人口以外生产力的根本要素。保证治下的农业生产稳定(对应生民安居乐业)是衡量地方长官官德和政绩的最重要指标。两千多年过去,时代回到今天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的社会,人们关注的都是城市经济和物质繁荣,都是工业生产和城市就业收入,似乎“牧野”成为远古的历史,似乎城里生存可以割断农村,粮油果蔬肉禽蛋奶自己不生产还可以足量进口......这是何其跛足的可怕的思维?试想,如果没有了农耕生产安全供应无公害食材药材,国人生命何以为继?健康何以为继?进口通路一旦遇阻,如何自救?更何况,任何一个国家难道与我国有二致不事农耕生产就能养活国民?而进行农耕就离不开土地和水源。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造成的资源透支和环境破坏业已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因此维护青山绿水河湖生机,就是蓄积循环经济可持续动能,就是在坚守生存空间和生态家园,这是主政一方的父母官的基础之责,域内河湖所滋就是自己牧守的“责任田”。

②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
水是生命的源头,是生态的基础,是生活和生产的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坚持环境保护,实现绿水蓝天生机勃勃就要保护好江河湖海水资源,尤其内陆的河湖水资源。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态,促进生产,护理生活。

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或者整个地球,只有每一级的团体、部落和组织都有觉悟和制度,都有责任人监督河湖水资源管理和当地生态保护,整个人类社会才能有像样的健康文明生活。

举目四望,在非洲、中东、拉美和印度等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居民生命健康时时都受到受到威胁,何谈生活质量?何谈文明富强?

一滴水折射文明光辉,反映生活质量,所言不虚。

③河湖一体的质量意识
水在地球上覆盖了近70%的面积,经由陆地降水河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聚而成,但在地表受地形和气压的影响,地区和季节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很多国家为生活用水所困,很多生物也为水源千里奔袭。水资源蓄养和调配应该有较大范围“共建、共护、共享”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水之本性,因势利导,有储有用,绵延不绝。

全球陆地被水资源所包围贯穿,是真正的“环球一水”,水更是全球公民的公共资源。本质上,地球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为何很多国家和地区,很多城市却到了水资源枯竭的地步或者生活用水污染的地步?就是没有整体观、协作观,生态观。超强度开采洁净水而不同等净化污水,资源透支生态破坏形成的。古人尚知“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道理,知道利用的同时蓄养储备,今人在狭隘利益观面前没了顾忌和利他,造成了短视和自残,何其悲哀。

一条小鱼不可囿于处洼而自生,但有河湖沟连必然畅游水系,哪里水质好,哪里就繁衍多。浅显的道理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联动性、互补性。一旦“割据自封”,陷入孤立,与周围失去动能交互,必将是一潭死水,假以时日,生物必次第泯灭殆尽。因此河长湖长必须有“互联网”的水资源共有和更新意识,只有一体并存、互动互补,才能自新更生。

④“上下游”里的工作协同意识
小学课本上《狼和小羊》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上游的狼说下游的羊把河水弄脏了,显然是借口滋事。今天的河长们如果没有“流域生态”的全观视野和工作协作,可能也会产生努力工作了却无法衡量和稳定成绩,从而产生争执纠纷的问题。对一条河的管理必须遵循生态原则,不仅要“知水性”,更要“光水德”。知水性要求上下游一体规划协同作战才有结果,光水德要求采取谦虚、合作、包容的态度才出成绩。如果不知水生态,不解水文化,一味蛮干,包抓一段,缺乏整体协调性和完整性,那么很可能事倍功半,折损功威。

⑤荫庇子孙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生态是生存条件和生活依托,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善行。每个人力所能及地践行文明履行责任保护生活所在地的生态,作为为官一任主政一方的地方父母官,也许不在自己家乡任职,但人人尽职于所在,无异于人人替我职守,利国利民不择任,“此心安处是吾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本着“勿使屋漏”、“勿使政失”的高度责任感,把一城一地,一区一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管好,把生态修复维护好,把大健康赖以存在的基础守好,那么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就是检验斯地生态文明的“试纸”。生产水、储备水,利用水的过程就是生产和生活的过程。具备了这个能力,国土之上的人口聚居之所,都将成为承载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不仅功用当世,更是荫庇子孙。

水文化是人类认识水物质、研究水生态、吸收水智慧、利用水科技、享受水艺术、发展水哲学,从而改善生存环境,蓄养资源循环,推动地球生命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的觉悟和文明。水的“谦卑、虚怀、迂回、柔韧、自净、蓄力、生化”等美德不仅被中国古圣先贤所褒扬,同样为世界各族人民所共识。

(本文作者为国际水文化研究院、环球e水同盟联合发起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12-2018 延安网0911news.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1-2713577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14004430号-1

    互联网经营电子标识:61260000000158

    24小时新闻热线:15009215355

    人员查询系统:chaxun.0911news.com

    技术支持:延安卓天网络